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就有“勤儉持家”之說。唐朝**詩人李商隱在其***的一篇《詠史》中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名句;“以勤儉節約為榮,以損失浪費為恥”,這是當今社會向所有人提出的“八榮八恥”的內容之一;而聯合國早在2006年就把每年的10月31日設為“勤儉日”,目的也是為了警醒世人不要鋪張浪費,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勤儉節約的觀念并身體力行。
偉人、名人勤儉節約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表率做法值得每個人學習。但在具體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損失浪費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僅據**糧食局數據顯示,**每年生產的糧食中有35%被浪費,其中餐桌外的浪費就高達700億斤,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而消費環節的損失浪費更是觸目驚心,據有關專家估算,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約合2000億元,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我們豐源,也有那么一些人,因為工資增漲了,福利提高了,而開始變得不加珍惜了。他們認為今天的豐源已經是有實力的公司了,于是在他們心里產生了“大家大業浪費點沒啥”的錯誤思想,豈不知如果豐源人都能樹立勤儉節約思想,每年都可以節約至少幾萬、十幾萬元甚至更多。
針對這種現象,臧總在實現“銷售*大化、費用*小化”的講話中特別提出——要“圍繞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打造節約與效益文化”,可以說把節儉意識上升到了文化建設層面,也是希望把這種意識滲透到企業管理全過程,融入到員工行為規范和崗位職責中,從而使每位員工知道企業倡導什么,反對和禁止什么,使大家能夠自覺用豐源文化和各項制度調整各自的行為模式和做事習慣。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爭做節儉風尚的傳播者、示范者、實踐者,凡事既從大處著眼,又從小處入手,既要降低生產成本,又要著眼于日常辦公和生產的浪費,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個零件兒、一度電、一粒米和一分鐘做起,做到“以勤養志,以儉養德”,只有這樣,才能使勤儉節約在豐源人的心目中和行動上蔚然成風,也才能使我們的企業在奔向103年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編輯】劉春娜
【編審】于 軍
【投稿】2981187@qq.com
五常豐源塑業有限公司 2023年第八十八期